起底酒业最新四大骗局:全球鹰最高涉案金额高达9亿……
每一个“暴利”的背后,都藏着一把“韭菜”刀
酒业又爆雷了。
两个多月前,全球鹰酒业创始人李振达侃侃而谈要让越来越多“年轻化”、“新国产”的产品走向大家的视野。
可就在本月初,全球鹰酒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,一同消失的,还有百余人可能高达1亿元的投资款。有知情人士透露.
全球鹰酒的投资骗局在酒行业不是个案,酒业家梳理发现,近几年来,酒业发生的各类骗局为数不少,涉案金额从几十万到数十亿不等,用百度搜索“近几年的酒业骗局”,结果显示有约199万条信息。酒业骗局为何频发?有哪些“坑”值得警醒?
在2017年创立全球鹰酒的同时,全球鹰酒就开始做起了集资理财,用高利率高回报诱惑朋友们出资让他做币圈投资理财。目前统计超过120人受骗,金额超过1亿元(另有媒体报道金额为8000万元)。
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,全球鹰酒骗局的路径十分清晰:造人设,做品牌,给到小额集资短线收入套取更大集资,集资池积累到一定规模后跑路。
事实上,全球鹰酒的融资的说辞甚至十分拙劣,从聊天截图来看,找全球鹰酒投资,35天收益率高达12%。稍有理财常识或者下载过国家反诈骗APP的人就能理性判断出这样诱人的理财项目一定是骗局。
按照截图收益率粗略估算,全球鹰酒项目年化收益超过500%,而“股神”巴菲特近60年的平均投资年化收益也仅为20%,但是介于全球鹰酒创始人、B站知名博主的身份背书以及相对不错的人脉维护,李振达还是轻松地从身边的朋友、亲人甚至粉丝手里募集了大量资金。
客观来说,全球鹰酒造人设和做品牌相对成功,但是前两者的收益无法满足全球鹰酒的胃口。
据行业人士透露,全球鹰酒金酒只是一个很小的品类,消费圈相对较窄,无论是从短期收益还是全球鹰酒长期发展的上限来看,做品牌绝对不可能在短短2年的时间里为全球鹰酒带来3亿的收入,集资才是全球鹰酒快速敛财的手段。
2021年12月,茅台镇的某酒企在杭州世茂饭店举办纳斯达克上市启动会。在会上,该企业确定了1000亿市值的目标和操作方案。
从现场图片来看,该企业已经成功登录美国纳斯达克。然而,赴纳斯达克上市可能已经成为酒行业一个看得见、摸不着的“噱头”。
经过酒业家调查,在纳斯达克官网上无法找到任何与该企业有关的股票信息。内部人士也向酒业家证实:完全没有看到过这支股票。行业人士也表示,在贵州茅台镇甚至没怎么听说过这家酒企。
据该企业公布的资料显示,公司现占地36亩,扩展80亩,大型古法老窖池76个;藏酒千斤酒坛12000多个,日生产能力达2万箱。
事实上,这些数字经不起推敲,按照一口窖池年产7-8吨酱酒粗略估算,76口窖池年产能在600吨左右,几乎无法支撑日产能2万箱(年产能超2000吨)的需求。
此外,资本界的人士对酒业的现状分析认为,政策层面并不希望大量的资本流入酒行业,常规酒企上市并不容易,而一家在海外市场几乎没有知名度的酒企,根本无法完成融资。资本人士直言“纳斯达克上市就是在吹牛”。
客观来说,上述企业既没有发布招股书招,也没有明确启动上市流程,上市的可能性极低。企业借“赴纳斯达克上市”为名, “洗脑”经销商压货的可能性极大。
事实上,想奔赴纳斯达克上市的并不止上述酒企一家,酒业家梳理发现至少还有三家酒企都曾对外召开类似的上市启动会,但至今都没有发布招股书,也没有进一步上市举动。
在纳斯达克市场上流行着这样一句话:“任何公司都能上市,但时间会证明一切。”简单点说就是“让子弹飞一会儿”,但是这些号称“赴纳斯达克上市”的酒企却不知道飞向了何方。行业人士也对此表示不理解:为什么就不能好好地做酒呢?
飞天茅台因稀缺性和高价值,被一些别有用心者打造成的一个诱人的饵。
近日,在贵阳观山湖区,来自全国各地的受害者围堵某公司的负责人陈某,这群人打了上亿货款给陈某买酒,过了2个月发货期,却迟迟没有拿到货。
据了解,陈某曾在2021年对受害人宣传“有特殊渠道,可以拿到平价茅台酒”,并以远低于市场价格的2000元向受害人少量供货。以低价格拿到茅台酒,转手就可以获得大量利润,引得众多受害人纷纷打款,总货款超过3亿元。陈某在骗取大量货款之后失联。
平价茅台酒的骗局路径并不复杂:对受害人许诺有特殊渠道可以购买平价茅台,并先以低价卖给受害者少量茅台酒以博取信任,在受害者加大投入后,以渠道周转需要时间为由拖延供货期,待收到的购酒金达到一定规模后,卷款失联。
通过渠道拿货需要时间,平价茅台被包装成为“期货”,这样的时间差让受害者并不能立即发现自己受骗,同时也给骗子充分的时间敛财、跑路。
以平价茅台为诱饵,利用取货周期打时间差,骗取大量资金的案例并不新鲜,2018年仁怀也曾发生过类似案件,前后涉案金额高达9亿元。一名仁怀白酒人士指出:“利用茅台酒诈骗的很多,都是说有特殊关系、特殊渠道。”业内专家提醒:“特殊渠道、特殊关系多为诈骗的幌子,千万不要轻信,更不要提前打款。”
“庞氏骗局”是一个大家熟知的金融领域投资诈骗的名词,意思是用后入局者的钱支付先入者的回报。这种骗局模式已经出现在许多行业,酒业也未能幸免。
曾经号称“山东第一酒商”的山东顺和酒业,通过传销的模式,吸引大量“投资者”,以高额的返利将酒类产品打包成为投资产品,通过顺和酒业创始人马龙刚旗下的顺和消费云平台承诺“交2万元,给价值1万元的酒,剩下1万分3年返还,最终连本带息能返10万元”。在极高的回报率之下,大量的投资者上钩,平台在全国31个省份发展会员3万余人,涉案金额超过8亿元。
用类似的方式,河南酒得利平台通过“买一卖二”的方式吸引大量投资者,虽然一箱普通白酒可以卖到3168元,但其会员却可以通过在平台寄售的方式月入3万以上,丰厚的投资回报让许多人趋之若鹜,酒得利涉案金额过亿。
通过打造极高获利的样板,吸引更多投资者入局,用后入局者的钱来兑现前期的回报承诺,将盘子越做越大。不管后期这样的庞氏骗局是否会崩盘,项目主导者已经达成了敛财的目的。
近期知名日化微商企业TST庭秘密被认定为传销,旗下红酒产品成为了传销敛财的工具。
通过张庭夫妇的知名度,采用金字塔模式吸引大量消费者做传销,上级代理可以通过吸引下级代理获取货款的返利和“人头费”,而逐级销售的红酒本身只是廉价产品,通过极低的货品成本,即可收获大量的分销人员和货款,但酒品本身几乎全部压在分销人员手中,只是传销的道具而已。
显然,一切不以最终开瓶饮用为目的,且带有拉人头返利的酒品销售,都极有可能是传销的工具。
酒行业的骗局层出不穷,其核心本质无非是利用受害人贪婪的欲念,用高额的回报来骗取大量的资金投入。想要预防这样的骗局,首先得管得住自己的欲望,因为每一个能够轻松获取暴利的“机会”背后,都一定藏着一把锋利的韭菜刀。